2015年之漢字
日本漢字能力協會每年都票選「今年之漢字」,讓公眾選出最能代表當年社會狀況的漢字,今年之漢字是「安」。
日語的「安」包含兩個意思:其一是便宜,常往日本購物的港人都認識「激安」一詞;另一個意思與中文一樣,是安全、安心的「安」。今年被選出的漢字「安」,跟便宜那組意思無關,而是涉及日本今年發生多樁涉及人命安全的天災。
今年九州熊本縣阿蘇火山冒煙及輕微爆發,令人擔心日本的睡火山相隔百年再度進入活躍期。
颱風18號吹襲栃木、茨城等數個縣,導致河水氾濫及山泥傾瀉;颱風18號的「18號」不是風力級數,而是本年出現颱風的編號。
今年之漢字「安」也關乎日本參議院今年通過的新「安」保法案,法案讓日本在國家受外敵武力威脅的情況以外,在特定的情況下例如在盟友受攻擊時,可行使集體自衞權,派自衞隊到海外。
今年之「今年之漢字」票選總投票數約13萬,選「安」字有5,600多票,排第2位的「爆」字獲投4,900多票,相距不算大。中國觀光客遊日本時瘋狂購物的行為,被日本傳媒稱為「爆買」;加上今年是原爆及二戰終戰七十周年,「爆」同時象徵原爆。
由我揀「安」或「爆」,我也揀前者,以「爆」形容全年,似乎未夠全面也欠大體。
日本人過聖誕
各人有各人過聖誕的節目,但日本有個最常見的過聖誕方式,以下交代。
世上許多國家及地區都會放聖誕節假期,但日本人每年在12月25日都會如常上班,日本政府檢討過是否應把聖誕節定為公眾假期,但一直未有實行,與現今日皇明仁多少有點關係。
日皇明仁的生日是12月23日,這個天皇誕生日被定為日本公眾假期,如果讓國民在聖誕節放假,那麼平安夜理應也要定為公眾假期,否則國民在天皇誕生日放假,平安夜上班,翌日聖誕節又放假就很奇怪。
若然將12月23至25日定為三連休,遇上今年般,26及27日是周六及周日,那麼就會變成五連休;日本企業在年底公務繁忙,放假太多恐怕影響運作。一般日本企業在12月30日起是新年假期,讓員工回鄉探親過年,年假一放就是四、五日。
日
本人在聖誕節習慣吃肯德基家鄉雞,過去本欄已詳述原因,不贅。儘管日本摩斯漢堡及各便利店在聖誕節期間大量供應炸雞,以求分一杯羹,可是家鄉雞的生意全不
受影響。日本肯德基每年早在10月下旬已讓客人提早兩個月預約聖誕訂單,沒預約但想在平安夜或聖誕節吃家鄉雞,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。12月24及25日繼
續上班,下班後與家人或朋友吃家鄉雞,相信是最多日本人過聖誕的方式。
難看睡相
香港朋友向我轉寄一則台灣網絡報道,問我日本人為何會疲累成那樣子,完全不顧儀態在列車車廂中睡覺。
上述報道標題叫「從此再
也不敢搭日本地鐵了!(下刪20字)」,刊出多張日本人在車廂中熟睡時被偷拍的難看睡相照片,報道稱為「日本地鐵」不夠精準,在地下管道行駛的,在日本才
算是地下鐵,在普通路面行駛的是「電車」,是電氣化火車的簡稱。日本人即使乘搭地下鐵列車,口頭上也會說成搭電車。
上述報道的照片全都很誇張,有些上班一族呈大字形的睡在列車地板,驟眼看來像殺人現場倒臥地上的屍體,但在日本生活過的人都會明白,那些人不是太累睡熟,而是醉到失去意識。報道中約30張的照片中,我認為真的睡相難看而非喝醉的只有5張。
在日本車廂中常見的難看睡相是,座位上的長髮女乘客熟睡,頭俯得低,垂下的長髮將大半張臉遮住,就像《午夜凶鈴》的女幽靈貞子的模樣。我在日本亦見過中年大叔與鄰座的高中女生同時熟睡,互不相識的二人頭靠頭,肩並肩,像對關係要好的父女依偎在一起睡覺。
日本人工作忙碌,生活壓力大,很多人下班後喝至酩酊大醉;另有些人加班至深夜,翌日大清早擠進車廂中上班去,車廂中的難看睡相反映出當地人的苦況。
生活中的「指差喚呼」
受日本人影響,我在香港也將「指差喚呼」融入日常生活中;「指差喚呼」是一種由日本人始創的確認方式。
日語「指
差」即是用手指指住,「喚呼」則為大聲讀出,「指差喚呼」是用手指指住,再讀出來的意思;指甚麼,讀甚麼呢?我平日泊車後,為了確認波棍已推至P(泊車)
模式及已拉好手掣,會先用手指指住波棍說:「波棍推至P。」再指向手掣說:「手掣拉上。」下車按車匙遙控鎖門後指住門鎖說:「車門鎖上。」這種是典型的
「指差喚呼」。一般人大概覺得這麼做很奇怪,但我經已習慣,好讓自己百分百安心。我承認自己是怪人,在香港不會有人像我那樣以「指差喚呼」確認汽車手掣及
門鎖,即使在日本,如此保險的駕駛者也絕無僅有,但空中服務員及操作涉及危險性機械的人員等均會採用「指差喚呼」,確定重要程序已穩妥完成。日本最早採用
「指差喚呼」的,是鐵道職員及列車司機。
「指差喚呼」用眼睛看、用手指指、用嘴巴讀出、用耳朵聽自己的確認聲音,涉及各種感官,即使一個人心不在焉,甚至發白日夢,只要用上「指差喚呼」,出錯機會會大幅減低。
只有日本人才廣泛採用「指差喚呼」,對於由「差不多先生」構成的國家來說,「指差喚呼」根本多此一舉。
料理店擺放盛鹽的含意
香港朋友光顧銅鑼灣某日本料理店,發現店舖出口處放置了「盛鹽」,以為用來辟邪驅走幽靈,其實只是虛驚一場。
日本人習慣以鹽來辟邪,確是事實,當懷疑所住房間有幽靈棲息,日本人一般會在房中四個角落擺放,構成結界,藉以驅走靈體。鹽是天然、潔淨之物,日本人相信鹽能抗衡負能量。
放置鹽,不是隨隨便便倒在小碟,而是砌成「盛鹽」。盛鹽大多呈圓錐形或三角錐形,要砌成這種形態,有些竅門;先摺出圓錐形或三角錐形摺紙,用鹽注滿,加點水讓鹽濕潤,再反過來將鹽柱置在小碟上,構成盛鹽。日本料理店店內擺放盛鹽,純粹為了招徠生意,這是一種傳統習俗。
古
時秦始皇每晚乘坐牛車去妃嬪所住的宮院度春宵,牛車會往哪間宮院,本屬運氣。妃嬪們為了吸引皇帝前來,特地在宮院門外放置鹽;牛與人類一樣,必須攝取鹽,
牛發現有鹽會停下來舐。當拖車的牛停留在那宮院,妃嬪自然獲得皇帝寵幸
,這說法在日本廣泛流傳,發展成料理店擺放盛鹽吸客的習俗。現今日本人飼養黑毛和牛,除了飼料以外,另會餵食鹽塊。
上述香港朋友早從我口中得知日本人以盛鹽來驅邪,卻不知道日本料理店放置盛鹽是另一種含意,我勸朋友毋須擔心那家店有幽靈出現,安心光顧好了。
日式拉麵上的燒紫菜
很多人都吃過日式拉麵,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為何拉麵上有大片燒紫菜;有些口味的日式拉麵有紫菜,有些口味卻沒有。
日
本曾有意見調查問:最沒有必要存在的拉麵配料是甚麼?得出的結果是,鳴門卷排第3位,紅薑絲排第2位。鳴門卷是白色的,上面有粉紅色螺旋圖案的魚肉卷,圖
案令日本人聯想到四國德島縣鳴門海峽的漩渦,因而得名。最沒有必要的拉麵配料,第1位是燒紫菜,硬身的燒紫菜浸在麵湯中馬上變得軟腍,很尷尬。
平民化中華料理店來來軒於1910年在東京淺草開業,老闆是日本人,起用了十多個橫濱中華街的中國人,提供日式拉麵、燒賣等食物。雖然有傳江戶時代前期的水戶黃門是日本歷史上首個吃拉麵的人,但來來軒才是日本首間賣日式拉麵的店舖,提供的是醬油口味,加了燒紫菜作配料。
補充一下,日本長壽時代劇《水戶黃門》系列改編自這位歷史人物的事迹,水戶是藩名,位於現今茨城縣,黃門是官名;《水戶黃門》相關作品昔日在香港播映時,黃門的中譯是朝廷欽差大臣。
回說來來軒,在二次大戰前一度結業,戰後重新開業;在同一時期,不少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為生計製作及售賣拉麵,奠定了現今的日式拉麵熱潮。
拉麵燒紫菜上的文字
延續日式拉麵加入燒紫菜作配料的話題,早前在日本光顧一家已吃了超過10年的拉麵店,拉麵上的燒紫菜加印了文字。
昨天說到創業於1910年的中華料理店來來軒是日本首家賣拉麵的店舖,店內僱用了十多個中國人,賣的是醬油拉麵,加了燒紫菜作配料;受其影響,關東地區的日式拉麵,尤其是醬油口味的,都會加燒紫菜。
橫濱家系拉麵加入燒紫菜是鐵則,而且不止一片,通常有數大片;過去本欄曾撰文詳述橫濱家系拉麵,在此不贅。紫菜的日語是「のり」,可寫成漢字「海苔」,海苔跟紫菜是同一樣的東西。
豬骨湯拉麵發源於九州博多,自1940年代起,當地已有店舖賣豬骨湯拉麵,基本配料只有叉燒、葱花,九州有些日式拉麵店會加入紅薑絲及黑木耳絲,燒紫菜不是豬骨湯拉麵必然的配料。
回
說燒紫菜上的文字,早前光顧池袋的無敵家,發現拉麵上的燒紫菜印上日語、英語及中文簡體的「歡迎光臨無敵家」。燒紫菜印上文字不是新鮮事,日本有些拉麵店
會在燒紫菜上印上店名,但以外語印上歡迎字句,過去我只在台場某商場內的美食廣場見過有日式拉麵店這樣做,台場畢竟是外國遊客常到的熱點。
老實說,看見無敵家燒紫菜上的文字,我毫不欣喜亦無親切感,反覺得無字勝有字。
懷石與會席料理
在早前的宮城縣之旅中,我在短短數日內,連續兩晚吃了懷石料理,高級日本料理店有時會將「懷石料理」說成「會席料理」,意思相同。
日語的「懷石」及「會席」讀音相同,羅馬拼音都是Kaiseki,懷石料理本來形容在茶道中吃來填一填肚子的輕食(日語,小食之意),發展至今變成了本膳料理,本膳料理即是在婚禮等隆重場合中享用、菜式豐富的日本料理。
如
今說到懷石料理,一般會理解為本膳料理,為了區分茶道那種懷石料理,料理店普遍採用「懷石」的羅馬拼音,寫成日語同音的「會席」,另改了「茶懷石」這名
稱,專門形容茶道的懷石輕食。昔日的茶懷石,一汁三菜是標準,日語的「汁」在這場合解做湯,三菜指刺身、煮物(燜的食物)及燒物(烤的食物);會席料理還
有先附(前菜)、揚物(炸的食物)等,連同汁、飯及甜品,一頓飯有十道菜也屬平常。
現今在日本吃懷石料理,料理店必定會提供當天的菜單,食物會隨着時令而改變,日語叫「御品書」的菜單,會順序列出每道會上桌的料理,並註明料理店的店名及料理長的名字。
在古時的日本,嚴冬時人們起火將小石塊燒熱,再用布或蒟蒻包裹住作為簡陋暖袋,放入懷中取暖,這個小暖袋,叫做懷石;懷石二字,出處頗典雅。
日本女生的身材
在一次香港朋友們的飯局當中,談到日本女生身材這個話題,但不是對女性的體形評頭品足,純粹是從學術一點的角度探討這課題。
香港朋友們提出疑問:為何日本女生的身材那麼好?實際上並非所有人都身材出眾,只因日本是個出版水着寫真的大國,令人有錯覺以為日本女生全都擁有好身材;該說,身材好的女生才獲賞識去拍寫真。然而日本女生平均身材比港女好,確是事實,跟遺傳及飲食習慣有關。
我
在東京生活時常聽見當地人說:務農地區的女生身材比較好,因為下田耕種是體力勞動,故此日本鄉下地方的女生身材平均比首都東京好;香港是個城市,絕少人務
農,香港女性欠缺這種基因。現今務農已機械化,但日本鄉下地方的女性的幾代甚或是十幾代前的祖先主業是務農,遺傳基因特質會傳承下來。
日本流行吃納豆,發育期間常吃納豆的日本女生較易長出驕人身材;大豆所含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,可增加女性賀爾蒙,但必須一提,女性過量攝取大豆異黃酮會增加患乳癌風險。台灣有男子酷愛喝豆漿,每天當作開水般喝,結果身體出現女性特徵。
一旦談到女性身材,有些男女平權團體總會抨擊歧視女性,但當大家談論男性肌肉,卻不見那些平權團體批評歧視男性,立場果然夠持平。
為何日本仍用錄音帶及傳真?
網上常說英國研究不可信,最近看了篇題為「日本人超時工作是自找的」的文章,出自英國研究,果然謬誤多。
上
述文章英語原題直譯是「為何高科技的日本仍使用錄音帶及傳真?」文章認為日本的IT技術落後,例如說在日本明明可用手機付款,但沒有人真正使用電子錢包。
這說法明顯不符事實,目前在日本不難遇見以電子錢包付款的人,日本的消費稅由5%加至8%後,購物時零錢找贖更麻煩,很多日本人已改用電子錢包。
據統計顯示,有38.9%的日本人的手機附電子錢包功能,這些機主中有30.3%會使用手機購物,另有52.4%的人習慣使用Suica或nanaco等像香港八達通的電子錢包來付款,完全不使用電子錢包的手機機主僅佔17.2%。
上
述文章又指日本的便利店依然有卡式錄音帶售賣,Sony公司內還在使用傳真機;我對此的回應是,日本人口老化,有些長者仍沿用卡式錄音帶,用途包括唱卡拉
OK,但便利店同時也有數碼記憶卡售賣。日本有些舊式小企業沿用傳真機,可是Sony肯定不是只有傳真機而沒有電郵吧?便利店也好,Sony也好,保留錄
音帶及傳真機只是為了方便服務對象,而不是無法融入IT時代;上述文章其實還有其他可笑的地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