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

方向宇 三界五行 呂蒙正

 

三界五行:百無禁忌旺丁旺財

住宅大門坐正西向正東,正東是絕命星,正西是伏位星,正南是五鬼星,正西是禍害星,東南是六煞星,西 南是天醫星,西北是生氣星,東北是延年星。這個坐向的住宅單位,只需在宅門做些工夫,家運就可興旺。宅門向東是很受歡迎的旺宅,事關「紫氣東來」,旺氣由 大門進入,至於絕命星帶來的影響,可用紅地氈化解。

正東五行屬木,木生火,紫氣逢紅地氈,萬紫千紅,正氣抬頭,激勵宅中人積極進取。進了宅門,面向正東,門的左邊是青龍位,喜有延年星,大部分這樣的門向單位,客飯廳都設在這個方位,很有福氣。門的右邊是白虎位,須保持整潔,不可放置掃把、吸塵機、垃圾桶。
要注意的是,宅門最好是站在屋內的左邊開口,即是面向門外,門鎖在左邊,門鉸在右邊。假如門開口在右邊,而又沒法改變,那就在宅門把手上掛一個小木葫蘆便可。若玄關有位置,可請一個觀音,用清水供奉。這個坐向住宅好處是,睡房大多數都設在天醫或生氣旺位。
宅門向東南,東南是禍害星,正南是絕命星,西南是延年星,正西是生氣星,西北是伏位星,正北是六煞星,東北是天醫星,正東是五鬼星。不要因為門向禍害位便以為住宅不好,飛星派風水把它評為「旺丁旺財」,宅門鋪紅地氈,玄關擺放常綠大葉植物就萬事大吉。

三界五行:現代風水實用為先

門口向西北的住宅,在古時可能不及門口向南或向東南的房子那麼值錢,因為,古時的老宅不論大小,門與 窗都是同一坐向。但時移勢易,現代都市的住宅是大廈結構,大廈大堂的門向已被忽略,因為這個大門口只供住戶及訪客出入,並非古代風水所講的「氣口」。從這 裏進入的氣流,難以經過電梯流到各家各戶,而各個住宅單位的門向,亦未必與大廈大門方向一致,所以,各宅的家門只是其中一個「氣口」。

請 注意,只是其中一個「氣口」,因為現代城市住宅,廳的大窗比門口更具通風、採光的功能,而發展商在售樓廣告或說明書中所講的「向南」,大都是指大廳的大窗 或露台向南,而不是家門向南。站在用家的角度,你寧願家門向南還是有個「南風窗」呢?由此可見,現代風水被稱為「現代居住環境學」是很有理由的,風水必須 與實用結合,相輔相成。
門口向西北的住宅,西北是禍害星,正北是生氣星,東北是絕命星,正東是延年星,東南是伏位星,正南是天醫星,西南是五鬼星,正西是六煞星。大廳及睡房的窗,很可能向正南或正東、東南,也就是天醫、延年、伏位這3個吉位。這樣的住宅,既好住,又易升值。

三界五行:坐吉向吉 喜氣入宅

家宅大門向西南,西南是生氣星,正西是延年星,西北是天醫星,正北是五鬼星,東北是伏位星,正東是六煞星,東南是絕命星,正南是禍害星。

這就是坐吉向吉,因為坐東北是伏位吉星,向西南是生氣吉星,開門有生氣,生旺之氣與正西的延年、西北的天醫連成一氣,西南五行屬土,正西與西北五行屬金,土生金,財氣十足,家門內外都鋪紅地氈,火生土,必然旺上加旺。
家宅大門向東北,東北是生氣星,西南是伏位星,由於生氣與伏位都是吉星,這個住宅單位,也是坐吉向吉,吉祥的生氣入宅之後就直透全屋。其餘兩個吉位是正西有天醫星,西北有延年星,如果這兩個吉位是睡房或廳,那在此起居就非常吉利。
雖然,這兩個位置,夏天會因「西斜」而稍為炎熱,但勝在光猛。古時,根據《易經》的原理,西北房間分配給父親、正西房間分配給最年幼的女兒,可見其重要性。現代都市有空調,可以把「西斜」的暑熱減至最低。
這個住宅門外宜用紅地氈,門內宜用綠地氈,以化解絕命與禍害兩星對宅門的煞氣,在正東、正北、正南的位置擺放水養常綠植物,可以調節家宅氣場,達到丁財兩旺的效果。

三界五行:自強不息 必有出息

風水學門派很多,在古時,有一派將人類分為「東四命」與「西四命」,又將房屋分為「東四宅」與「西四宅」,然後對號入座。「東四命」的人住「東四宅」的房屋,「西四命」的人住「西四宅」的房屋。

古時土地供應充裕,而且房屋結構簡單,單層平房,選擇坐向自由度較大。但到了現代社會,以香港為例,上世紀50、60年代,很多人住在「白鴿籠」一般的籠屋或劏房,獲分配徙置區、公屋比中彩票更開心,也不管甚麼「東四命」、「西四命」要住甚麼住宅了,對不對?
之前講過,任何房屋都有4個吉位、4個凶位,按照「福人住福地」黃帝風水的最高境界,大家應隨遇而安,在裝修布局上作適當的調整,心存正念,就住得平安自在。
前幾天我們探討了8個門向的房屋,每個宅都有優缺點,若不充分發揮優勢、盡量減少負面影響,住在風水大宅也難有運行。相反,住風水較差的房屋,若能趨吉避凶,自強不息、克勤克儉,一定有運行。
家 喻戶曉的《寒窰賦》作者呂蒙正,與生母劉氏遭其夫拋棄,兩母子住在寒窰相依為命,一日兩餐都要靠寺廟施捨。但呂蒙正從不放棄自己,發憤讀書,最終中狀元、 做丞相。沒有人說呂蒙正得志全靠寒窰的風水吧?呂蒙正在賦中很直接地說,他未成功前,人人都說他賤,說到底,人就是要爭氣;他為被趕出家門的母親爭氣!

 

三界五行:三衰六旺如何預測

「人有三衰六旺」,這句話說了幾千年,至今仍然是很多人的口頭禪。「三衰」是身衰、家衰、運衰。「六旺」是丁旺、財旺、畜旺、牧旺、農旺、果旺。從「六旺」的排序,可知此說法起源於遠古。

自 古以來,丁比財重要,人的因素第一,而畜牧、農業則是財富的主要來源。然而,農牧收成要靠天,人們除了新年祈求「添丁發財」、「風調雨順」、「六畜興 旺」、「五穀豐登」,還會以勘輿術數窺探天意,力求做到盡人事而順天命。不過,天氣難測,天意更難測,所以,呂蒙正在《寒窰賦》開頭兩句就慨嘆:「天有不 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」。
在歷史長河中,好的宰相很多,但能留下與命運有關著作的,只有3位:一是諸葛亮的《諸葛神算》,二是劉伯溫的《燒 餅歌》,三是呂蒙正的《寒窰賦》。呂蒙正出身官宦人家,其父呂龜圖在洛陽做官。從呂龜圖這個名字,可看出呂蒙正的祖輩是書香門第,因為一般人不會用龜字為 下一代取名;但龜圖這名字卻很古雅、玄妙。術數「九宮飛星」,是古時神龜浮現在洛水,龜背有9個數目,後來就成為一白、二黑、三碧、四綠、五黃、六白、七 赤、八白、九紫等星,作為判斷吉凶的依據。可惜,呂龜圖不懂術數,爛桃花氾濫,妻妾成群,更將髮妻、嫡子趕出門,導致呂蒙正要年少乞食。

三界五行:天地迴圈順其自然

中國傳統占卜,靠的龜殼。《易經》記載:「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則之。」聖人是華夏文明始祖伏羲,根據龍馬在黃河獻的河圖,以及神龜在洛水獻的洛書,繪製八卦與九疇,成為占卜的根據。從此,龜成為神聖、長壽、穩健而有預知能力的吉祥物。

可 惜,呂蒙正之父呂龜圖虛有龜圖之名,卻無龜圖的預知能力,把髮妻劉氏與呂蒙正母子逐出豪門,任其乞食維生。等到呂蒙正中狀元,仕途得意,呂龜圖已然破落。 呂蒙正把父親接回家中,劉氏為成全呂蒙正孝道,沒有反對,但堅決不與這個絕情老公同住一房。不久,呂龜圖去世,結束一段恩怨,是他「無命享仔福」,也許這 就是因果。
呂蒙正對宋太宗忠心耿耿,但受親友、同僚所累,宰相位置三起三落,最終還是獲太宗信任,賜權杖可打失職百官,賜尚方寶劍斬除奸 臣,更授太子太師之職,教導少年的宋真宗忠孝、勤奮之道。呂蒙正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三衰六旺寫成《寒窰賦》,作為活教材,其中有用修身、齊家、治國,以避免 身衰、家衰、運衰的儒家思想,有因果報應的佛家思想,更重要是「時也、運也、命也」的道家思想。他把自己由無家被棄的卑賤之人,到成為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 的貴人實例,勸人順應天地迴圈,「富貴不可盡用,貧賤不可自欺」。

三界五行:心存正氣 就是風水

相由心生,心相比面相更重要。風水亦由心生,而且心風水比宅風水更重要。心地歹毒,或言行不檢點,住再好風水的大宅,也會破落。反而,心地善良,積福修德,住風水再差的簡陋小屋,也有好結果。所以,古語有云:「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」、「刻薄成家,理無久享」。

面相看氣色,風水看氣口。住宅的氣口是門與窗,聚氣的地方就是財位。人的氣口是鼻與嘴,而聚氣的地方是肚,所以,我們勸人不必浪費唇舌,很多時候會說:「無謂嘥口水,不如慳番啖氣暖肚!」
孔子曰:「人不知而不慍」,就是勸勉我們,當別人不了解自己,或甚至得罪自己,不要惱怒。西方也有類似格言,「不要因別人犯錯而懲罰自己」。
中 國有古諺云:「宰相肚裏能撐船」,作為一國之首相,氣量一定要大,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好宰相,誰的氣量最大?就是呂蒙正。宋太宗曾經在朝上這樣說:「蒙正氣 量,我不如也」。有一位歷史學家說,智量最大是孔明,膽量最大是趙雲,氣量最大是呂蒙正。呂蒙正第一天上朝時,背後有人嘲笑他:「這個鄉下佬居然也上 朝!」呂蒙正身邊的朋友想回頭看看是誰說這話,呂蒙正阻止說,記住這人有甚麼用,索性把這事忘記算了。


三界五行:順應天命蓄勢待發

少年受苦,青年刻苦,對人品、事業有提升與推動作用。呂蒙正一生所遇到最大考驗,不是童年與母親一起 被父親逐出家門,也不是住破窰討飯維生,更不是工作的種種困難,而是宋太宗把接班人趙恒交託予他來管教。他要背負太子太師之職,就是「陪太子讀書」的苦 差。呂蒙正從苦難童年學會感恩,覺得不盡心教好趙恒對不起宋太宗,但含着金鎖匙出世的趙恒高傲狂妄,吃軟不吃硬。於是,他把歷史人物如姜太公、孔子、張 良、韓信、項羽、劉邦、孔明等的遭遇與命運,結合他自己對「時也、命也、運也」的親身體會,寫成《寒窰賦》,作為太子的道德教育課本。幸好趙恒受教,後來 繼位,成為宋真宗。

宋太宗去世,真宗為其建皇陵,呂蒙正把歷年宋太宗御賜的幾百萬両銀獻作建築費用。太宗下葬時,呂蒙正與宋真宗一齊下跪痛哭,場面非常感人。在他身教言傳薰陶之下,真宗信奉道教和佛教,勵精圖治,勤政親民,在位25年,也算是個好皇帝。
真宗熟讀《寒窰賦》,其中這幾句,大家不妨記住:「有先富而後貧,有先貧而後富。天不得時,日月無光;地不得時,草木不長;水不得時,風浪不平;人不得時,利運不通。」人有三衰六旺,明白這道理,富貴時不驕傲,貧賤時不自卑。


三界五行:宗教信仰應該尊重

外國科學家發現,有宗教信仰的人較為長壽,而且晚年生活較安穩;其實在中國,很早很早以前就有這個說法。佛家、道家早已深入民間,很多高僧和道長,都是長壽之人。

回顧中國歷史,尊佛或尊道的皇帝,都有太平盛世,例如漢代劉邦、唐代李世民、宋代趙匡胤、明代朱元璋、清代康熙及乾隆。但史上也有滅佛的皇帝,史稱「三武一宗」,都沒有好下場。
無 獨有偶,滅佛的皇帝帝號都有武字,居然都向佛教動武。這3個武皇帝是:北魏太武帝拓跋燾、北周武帝宇文邕、唐武宗李炎。太武帝命人拆廟燒經、活埋僧人,結 果連同他兒子被宦官謀殺。周武帝則焚毀寺廟、佛經,強迫僧人還俗,不久惡報就來了,他患上怪病,全身潰爛,死時年僅36歲;死後3年,北周亡國。唐武宗一 反其列祖列宗崇佛的信仰,下旨毀寺滅佛,結果,32歲就駕崩,此次滅佛,為唐代基業帶來沉重打擊,令盛唐步入殘唐。
殘唐以後是五代,五代也 出了一個滅佛皇帝,這就是「三武一宗」的周世宗柴榮。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在亂世中創造大宋,全靠吸收了周世宗滅佛的教訓。趙匡胤是周世宗的大將,統領御 林軍,眼看周世宗瘋狂滅佛,竟把佛像熔毀用來鑄造銅錢,心中難受,於是獨自到深山拜訪一位避世隱居的高僧。而高僧預言趙匡胤必成聖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